2022年台湾多地房市衰退 业者 :买方多在观望******
中新社台北1月3日电 台湾六座主要城市(台北 、新北 、桃园、台中、台南 、高雄)陆续公布 的房屋交易量显示,2022年除台中保持增长外,其他五市均出现衰退。有业者表示 ,因楼价趋高,各城市有意买房者多处于观望阶段 。
综合中央社 、《经济日报》 、中时新闻网等台媒近日报道 ,根据地政部门信息 ,六市全年房屋交易量合计约24.4万栋(同比减少8.8%),虽 是近十年来第四高 ,但已回落至2019年水平。房产信息网站“好房网”称,台湾去年的房市在年初延续了2021年 的热势 ,但下半年受银行升息 、政策“打房”等因素影响 ,交易量大缩。
六座城市中,台北2.9万栋 、新北6万栋、桃园4.4万栋、台中5.1万栋 、台南2.3万栋、高雄3.7万栋。除台中较2021年增长外,其他五市皆表现为衰退 ,高雄市年减17.3%为最多 。
回顾该六市近10年房市表现,高点在2013年 、交易量达29.2万栋,当年新北市突破8万栋 , 是六市10年来唯一“破8”的纪录。房市在2014年出现回头,一路下滑到2016年进入谷底 ,当年六市交易量仅18.2万栋 。2017年房市上涨 ,之后虽遇疫情,交易量仍持续攀升 ,2021年 是过去10年 的第二波高峰 。但到2022年,台湾房市又出现反转 。
台湾住商不动产企划研究室资深经理徐佳馨受访时说,房市高涨至2022年,之后受利率飙升、国际局势等影响,台湾 的买方观望意味趋浓 ,交易量为四年来首度下滑。对于2023年,联合新闻网分析称 ,房市已进入传统旺季却“旺季不旺”,依然处于冷静期 。(完)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开展37项田野考古 新老项目均有重要收获******
中新网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陕西太平遗址、河南裴李岗遗址 、辽宁牛河梁遗址 、新疆呼斯塔遗址等37个发掘项目逐一汇报各自研究进展 ,并进行交流研讨 。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考古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作会议总结表示 ,这37项田野考古工作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新老项目均取得重要收获 ,对于构建文化谱系 、填补发现空白 、解决遗址布局等重大学术问题,都提供了重要 的考古新材料 。
这37个田野考古项目包括史前考古10项 、夏商周考古10项、汉唐考古13项 、边疆考古4项 ,时代上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宋元明清时期;内容上涵盖现代人起源及扩散、农业起源 、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 、文明起源、南岛语族起源和扩散 、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和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研究课题 。
陈星灿指出,尽管受疫情和疫情防控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国外考古项目完全陷入停顿 ,但国内田野考古工作还是有很大收获,有很多新 的重要发现,取得十分优异 的成绩。该年度新 的田野考古项目包括福建平潭龟山 、海南万宁湾仔头、云南昭通朱提古城等,但更多是长期发掘的重要遗址特别是古代都城,如禹会 、陶寺 、新砦 、二里头、偃师商城 、洹北商城 、殷墟 、周原、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邺城、隋唐长安城 、隋唐洛阳城、唐宋扬州城、辽上京等遗址 ,其田野考古工作延续多年也取得重要成绩 。
从总体上看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项目不论规模大小,考古工作者都有明确的学术目 的、学术目标和课题意识 ,不少田野项目采取精细提取信息的发掘方法,实施精细化发掘,三维扫描 、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提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同时,包括动植物考古 、人骨考古、冶金考古 、年代学研究 、环境考古 、同位素分析 、古DNA分析 、微痕分析、残留物分析、埋藏学等在内 的各种研究上 ,多学科合作广泛运用已成为从史前到历史时期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常态。
陈星灿强调 ,田野工作是考古资料收集和一切考古研究的基础 ,必须抓紧抓实 。在田野考古工作中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意识空前加强 ,遗迹和遗物在发掘中就得到及时保护。
他也坦言,虽然田野考古发掘简报和报告的撰写日益受到重视,但这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许多重要遗址 的田野报告,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尽快完成出版。
“很高兴年轻一代考古人正充分成长起来,‘70后’‘80后’已成为田野考古的主力 ,‘90后’也开始成为田野考古的中坚力量,相信未来的田野考古工作会更精彩 、也会有更多成果。”陈星灿说。(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